原文出处链接
“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%以上”如何实现?河北省代表委员为大学生就业支招———畅渠道 准就业 盯市场
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2012年我省要着力扩大就业规模,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%以上。如何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,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。
搭网上平台,建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
“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,需要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,解决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供求信息不畅通的问题。”省政协委员、石家庄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郝东恒建议,在搞好各类校内外招聘会的同时,还应充分利用网络等新的信息传播渠道,搭建毕业生求职的高效率平台。
郝东恒委员介绍,石家庄经济学院已经在校内建立企业招聘数据库和网站,实现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和毕业生求职信息实时发布,并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沟通直至达成初步就业意向。“和传统招聘会相比,网上招聘更为快捷高效。”郝东恒委员表示,由于之前已有充分了解,许多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时往往直接开出招聘名单,在网上被选定的毕业生在通过面试后可很快与用人单位签约。
省政协委员、河北经贸大学党委书记王莹建议,应进一步强化就业服务,建立科学有效的需求信息收集和发布机制,确保毕业生享受到快捷方便的就业服务。
“准就业”优先,为职业发展“攒”经验
“其实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,最缺的是社会经验。”郝东恒委员建议,高校应加强与各类用人单位的联系,帮学生寻求积累实践经验、储备工作资历的机会和平台。“我们尝试将学生在大学三年级以实习形式派驻用人单位,促进双方的互相了解。”郝东恒委员介绍,这一“准就业”举措实施以来,许多毕业生在试用中赢得用人单位的信任,一些学生尚未毕业即被用人单位“锁定”。
“应当进一步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,变坐等岗位上门为自创工作机会。”王莹委员介绍,河北经贸大学在校内建立了学生创业园,在园区中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类别的创业基地。“这一做法取得了明显效果。许多动漫专业、艺术专业的学生将自己所学转化为创意产品,经营状况很好。有的学生甚至通过校内创业成功建立公司,毕业前就已积累起近千万元的资产。”“大学生在实习岗位或创业基地中‘攒’足经验后,再求进一步的职业发展,也就不难了。”省人大代表、河北大学党委副书记、副校长王凤鸣建议,在这方面必须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,不断开拓各类岗位。应出台更多类似“专业志愿者”、“毕业生就业见习计划”等扶持性政策,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。
与市场衔接,特色办学练好“内功”
“作为一家科技型企业,我们公司急需各类专业人才,每年各类高校招聘会我们也参加很多。为觅人才,我们曾开出数十万的年薪,但可惜符合条件者寥寥。”省政协委员、河北先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、总裁李玉国表示,企业并非盲目追求高学历,而是更看中人才能否切实为企业创造价值。
“教学质量怎么样,最终还是要靠用人单位来评价。这有赖于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,有赖于学生练好‘内功’。”郝东恒委员认为,要培养市场急需、专业对口、来之能用的高素质人才。“学校要懂得与市场衔接。”李玉国委员认为,许多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之所以难觅,与高校专业设置缺失或不合理有关。“应由政府部门设立专业招生计划预警机制。”王凤鸣代表建议,根据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状况,对较长时期内各类专业需求描绘出具备指导性的“曲线图”。
据介绍,目前全省共有强势特色学科24个,重点学科95个。王莹委员建议,应进一步推进高校学科建设步伐,努力让每所高校都有叫得响的“拳头专业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