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出处链接

8月22日,北国超市推出的针对新生的优惠活动海报吸引了学生们的关注。
随着大学开学的临近,学生用品市场迎来销售旺季。不少大学生出手“阔绰”,动辄就是智能机、平板电脑、单反相机等数码产品。对于新一轮的“疯狂采购”,省会众商家纷纷出手抢占市场,家长们则普遍认为又“贵”又“重”,直呼“伤不起”。
商场打起“开学牌”
凭学生证一律降价100元,电脑销量增长一倍,几乎全部是学生购买……随着暑假即将结束,学生购买电子产品的热情逐渐高涨,商场也针对“开学经济”打起优惠牌。
“进入暑期以后,商场加大了针对学生群体的优惠措施。”省会中山路某商场一家电脑专柜的售货员说,“只需凭个人学生证,就可获得减价100元的优惠。商场内学生客流比平时多出两成左右。”在建华百货大楼,记者看到也打出了“凭录取通知书打折”的优惠条幅。从事了多年电器销售工作的张女士告诉记者,高考结束后和开学前,都会迎来手机、MP3、笔记本电脑、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的销售热潮。
“学生特惠590元得千元手机及千兆流量”、“高考生购3G大屏机送1870元大礼包送手机宽带和900M上网流量”……不少手机专卖店把以“学生”为关键词的大幅广告张贴在门店醒目位置。太和电子城门口一位促销员则用扩音喇叭连续播放着“学生凭学生证立减50-100元现金”等信息。“最近学生来买手机的逐渐多了。学生比较喜欢的几款机型,我们都进行了预存话费赠送手机的促销活动。”一家直营店的经理说。
“新三大件”万元起
在各个品牌数码产品中,苹果产品最受欢迎。记者随机调查的10名准大学生中,有8人使用iPhone4s或iPad2。在中山路一家苹果体验店,记者了解到,店内8月份的音乐播放器、手机、平板电脑、笔记本电脑的销量均有明显增长,不少家长自高考结束就开始为孩子选购数码产品。“近来买苹果平板电脑、手机的人一下子多了,七八成都是准备开学的大学生,iPhone4S以及iPad卖得最好。”一位工作人员说。
“我身边不少同学的入学装备就是苹果三件套,也就是iPhone4s、iPad2和macbook,全部下来得两万多元呢。我也很喜欢,不过家庭经济能力有限,最后只能买个iPhone4s算了。”正在电子城选购数码产品的准大学生琳琳说起来还有点委屈。琳琳告诉记者,大学生入学“新三大件”是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和单反相机,基本每一个大学新生都要动辄花费上万元。
记者在国美、苏宁、北国电器等商场采访发现,大学生挑选数码产品时,经常在“潮流”和“性价比”中和父母存在购买分歧。“曾有穿着极为朴素的父亲带孩子来买电脑,孩子挑中一款七千多元的高端本,明显能看出家长面露难色,可依然买下了那款高端本。”某家电商场的售货员说。记者看到,不少商家针对学生推出了一些性价比高的产品,一般学生来选购电脑,他们会推荐3000-4000元的机型,基本可以满足学习的需要。
“现在的孩子眼光很挑剔,不是很注重实用性,反而更多的注重新潮的款式和外观。”一位手机销售人员告诉记者:“看手机时,多数学生一开始就问是不是智能的,而且他们最关心的是有什么操作系统,比如‘安卓’系统就很受学生欢迎,3000元左右的手机卖得最好。”一位手机销售人员说。据了解,如果要配齐数码三件套,万元只是起步价。
理性消费莫攀比
“电子产品三件套,成了不少大学生追寻的身份象征,说到底就是物质攀比心态,不能纵容孩子有这种虚荣心。家长可适当奖励孩子,但不要攀比,大学还是应以学知识为主。”李先生的儿子今年刚刚考上了浙江大学,为了表示对儿子的奖励,他给儿子买了一部新的智能手机,但是坚决不为儿子配备笔记本电脑、PSP等数码设备。“孩子控制能力差,家长绝对不应该纵容。”
石家庄经济学院辅导员王燕表示,大学生活并不需要这么多的电子设备,虽然每个宿舍都有宽带接入,这只是为了方便学生学习生活。学校是学习的地方,有必要的电子设备即可。“我们不提倡学生把过高级的电子设备带到学校来,一是不安全,二是容易形成不良的攀比风气,三是大学本来就是一个生活学习比较自主的环境,电子产品会使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不务正业,沉迷于网络也会影响学生的健康。我们更支持的是学生自主创业、勤工俭学,消费自己的劳动成果,而不是享受父母的血汗钱。新学期家长为孩子添置一些新的物品本无可厚非,但家长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,买东西时应量入为出、量力而行,切勿助长攀比之风。”
“在准备入学物件时,大学生应根据家庭实际情况考虑,同时培养独立意识,多为父母考虑,不要盲目追求品牌。”王燕建议,家长们不妨利用这段时间,教教孩子如何理财。通过记账,了解每月生活费支出,同时在不影响学业情况下,找一份适合学生的兼职。既能勤工俭学,还可积累社会经验。